我们爱民主、我们爱自由、我们也爱财富!我们尊孔子、我们尊老子、我们同尊管子!

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已有 1635 人浏览分享

开启左侧

王石:谈判的本事是登山练出来的

[复制链接]
1635 0
目的——假如硬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,是我可以借由登山远离我的公司。如果我不远离它,就会折腾它,折腾我的员工。折腾员工是不对的。
  效应——1999年登珠峰之前,只要我一“进山”,股价就微跌;只要我一“出山”,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换言之,市场对我的登山行为是不认可的。

心态——人生来就是怕死的,生来就是希望永存的,但是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登山虽然有危险,但关键看你喜欢不喜欢,只要你喜欢,其他都是次要的。


收获——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,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,我在山上一待就能待一个月,你能吗?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。
  2009年1月7日,我在北京中金公司(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:编者注)演讲。
  现场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“王总,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为了工作,尤其像您,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,在这个市场千变万化、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,公司做得再大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,决策者要随时随地待命做出应对。那么,是什么让您放得下心去登山呢?更何况,登山那么危险。您有没有想过万一出意外怎么办?”
  我想了想,用很简单的一句话回答了他:“因为我不喜欢做生意,不喜欢当生意人;我赚钱,是为了让我的生活更美好。”
  我一登山股票就跌
  是的,我喜欢做冒险的事情,不能因为我的地位高了、钱赚多了,反而成为我的束缚。当我觉得在事业上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,偶然发现原来登山挺具挑战性的,于是,便开始登山。我登山的目的是什么呢?没有特殊的目的,就是喜欢挑战。假如硬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,是我可以借由登山远离我的公司。如果我不远离它,就会折腾它,折腾我的员工。折腾员工是不对的。公司的任何决定,或对或错都是相对而言的,我的决定未必对,别人的决定未必错。所以我要出走,远离公司,远离员工。
  可是,当我宣布我要去登山的时候,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忧,公司管理层有人反对。他们的理由是:“你不应该去登山,你去登山是对我们股东不负责任,因为你可能会摔死。你回不来了,我们的股价就会跌。”我说:“第一,我不能为了你而损失我自己,我首先是我自己,而不是董事长 ,这是个人主义角度的考虑;第二,从道德上讲,我登山前已经告诉过你,我不是偷偷摸摸去登山的,那就没问题了。”然而,不容否认,我的行为对股价确实是有影响的。1999年登珠峰(珠穆朗玛峰:编者注)之前,只要我一“进山”,股价就微跌;只要我一“出山”,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换言之,市场对我的登山行为是不认可的。直到2003年出现一个例外——那年闹“非典”。我们登珠峰期间,全国很多地方都不上班、不上学了,人们没事做就在家里看电视,看登珠峰的现场直播,队员中有万科的董事长王石。当时有个笑话:目前有两种死法,一种是感染“非典”而死,是“等死”;还有一种是去登珠峰而死,是“找死”,万科的董事长就是在“找死”。但是在“非典”期间,大家认为登珠峰很勇敢,能鼓舞士气,我登珠峰的行为对万科投资者产生了正面影响。所以在那时,整个市场都不好,万科的股票却在升,一直到我下山,还在升。
  诚然,登山可能会遭遇很多危险,甚至可能会丧命。比如我登珠峰快到山顶的时候,正准备一鼓作气冲上去,突然发现我的氧气瓶快没氧气了,连下山补给都不够用。怎么办?我仍然坚持要先登顶再下山,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!真到了下山的时候,我只好捡先前登山者丢弃的废旧氧气瓶,像接力棒一样,一个挨着一个换,勉强撑到山下,才算捡回一条性命。有人说,既然这么危险,难道不害怕吗?下山之后就有记者问我:“万一你捡不到氧气瓶呢?”我觉得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没必要回答,实际上我就是捡到了,于是跟他开玩笑说:“好在登顶的队员不全是上海人,因为上海人很仔细,是不会遗留氧气瓶在半路上的。”
  既然登山这么危险,为什么我还要坚持去登山呢?我的回答是这样的:人总是要死的,你不去登山就可以避免一死吗?根据数字统计,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交通事故。那么,我们是不是因为怕被车撞死,就不去上班、上学了呢?我们不是照样去吗?
  有人会说概率不一样,毕竟出车祸而死比登山而死的概率小。况且,有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乘车,乘车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登山是可以避免的。我想强调:我喜欢登山。实际上我怕不怕死呢?人生来就是怕死的,生来就是希望永存的,但是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登山虽然有危险,但关键看你喜欢不喜欢,只要你喜欢,其他都是次要的。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,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,我在山上一待就能待一个月,你能吗?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。
  登山的对手是虚荣
  2003年5月登顶珠峰的经验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因为很多人都好奇登顶的时候是什么感觉。
  我的感觉是,在快要登顶的时候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去,要加快脚步;一方面就是上不去,每迈一步就得喘七八口气,不想走,觉得时间像凝固了一样,你看着顶峰就在那儿,而且是很缓的坡,上面的队友都在那儿,可是你就是上不去。
  上去之后呢,我环顾四周,发现能见度极低。你看珠峰的照片,都是雾,在雾里面什么都看不到。所以什么“一览众山小”啊、“只缘身在最高层”啊,都是瞎扯。这时候你有两件事一定要做。第一是取证,不是照一张相,而是要拍360度的照片,证明你上去了。因为你照一张很容易造假,360度环拍作不了假。第二是展旗,把国旗“哗”地展开,拍个照,拍完赶紧走人。
  下来之后,记者问我:“你珠峰都上去了,有什么感想?”我说:“我现在没有感想,但以后一定会有的。”你想,那时候在山顶,缺氧,下山之后人还是糊里糊涂的,能有什么感想?没有。一年之后感想才出来,真的。
  感想有两点。
  第一,我们七个队员,上去没上去的都有伤,只有我没有伤。这个现象很有意思。为什么呢?显然是和我登山以外的经历,和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。登珠峰要面对什么呢?要面对荣誉。人都有虚荣心,这一点我看得很通透。我都登上珠峰了,我希望不希望自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、五套、十套、十二套呢?我希望不希望公司的员工看到董事长在珠峰登顶了呢?当然希望了!但当这种荣誉和生命安危相冲突的时候,就要另外考虑了。但人往往不会意识到,面对镜头,人一定会摆出“英勇姿态”。我非常清楚这一点。所以,我跟中央电视台的人讲:“不允许你们拍我,因为我知道我有虚荣心,你们一拍我,我就要撑起来,这样会把自己撑垮的。”其实这和登山经验是没有关系的,反而和人生经验有关,没有这个经历的小年轻常常控制不了。
  第二,人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。大家都知道我是喜欢照相的,还专门出了一本登山的影集。可是在登山途中,我专门躺在帐篷里休息,队员都纳闷为什么老王不出来拍照。为什么?要保持自己的体力。我最大的目标是登顶,其他多余动作都不做。所以我保存了大量的体力。下来之后第二天,我就跟总指挥请假,说我要去飞滑翔伞。我不是显摆自己,而是想说明我懂得“储备”。
  我准备60岁的时候再登一次珠峰。为什么?因为当时我52岁登顶珠峰,是中国年纪最大的,可是这个成绩我很不以为然。我们中国人不能只和中国人比。在我登顶之前,有一个叫三浦雄一郎的日本人登上去了,他当时是71岁,他30多岁的儿子陪他一块儿登到顶峰。登顶之后他们打电话给三浦雄一郎99岁的父亲,告诉他:“你的儿子、孙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了。”他父亲虽然99岁,但还是个滑雪教练,打电话的时候正在上班呢!你看,人家71岁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,我这个52岁又算什么呢?
  摘自《王石说: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》
  有删节
  《王石说: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》
  作者:王石
  出版:浙江大学出版社
  出版时间:2012年9月
  定价:49.00元
  这本书的缘起,是万科希望记录王石2008年到2010年的环保之路,然后形成纪录片,为世博会上的万科馆提供素材。3年中观察者用“贴身”的方式,见证了王石从企业到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事件。纪录片特有的质疑和审视,更让王石几乎透明起来。而本书中所有资料均来自第一拍摄现场的真实故事,这其中包括登珠峰、飞滑翔、竞帆船等生活场景,也包括了拐点论、捐款门、游学哈佛等企业事件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0

关注

0

粉丝

7142

主题
精彩推荐
热门资讯
网友晒图
图文推荐

小黑屋|Archiver|安德管仲网 ( 粤ICP备20002412号 )

GMT+8, 2024-4-28 15:36 , Processed in 0.089589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