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爱民主、我们爱自由、我们也爱财富!我们尊孔子、我们尊老子、我们同尊管子!

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已有 2026 人浏览分享

开启左侧

巴曙松:金融业遭遇“定价困扰”

[复制链接]
2026 0
进入2005年,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迅速深化,本来经营风格差异很大的金融业不同领域,几乎同时遇到一个此前所没有遇到的挑战和困扰:如何定价。

从功能角度考察,金融行业的实质,在于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取收益,因此,无论是银行、证券、还是保险,如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、衡量、定价和控制,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。但是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因为严格的管制,金融业很少有定价的自主权,以至于现在不同金融机构几乎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定价的能力。

与在计划管制条件下不同,随着市场化的推进,当监管机构逐步把定价权转移到金融机构手中时,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几乎同时遭遇了“定价困境”:缺乏足够的数据、足够的经验、足够的激励约束、足够的投入等,来进行准确的定价。

在银行领域,表现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贷款定价的困扰。2004年10月28日央行的利率调整,最为影响深远的政策调整之一,就是取消了贷款上浮的限制,商业银行可以自主企业和具体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定价。而目前的趋势是,央行将主要负责基准利率的调节,其余不同种类的利率水平将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。哪些商业银行能够更准确的利率利率杠杆,对不同风险状况的客户进行准确定价,这些银行就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争取优秀的客户,也能够以合理的利差争取中小企业等风险相对较高的客户。商业银行的竞争将真正从原来的规模竞争转向价格竞争,转向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竞争。2005年2月1日,央行发布了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》,强调了在2005年要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信号,特别强调要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贷款风险定价的能力。

实际上,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性指标,并不在于银行的资产规模等,而主要在于净利差水平、资产回报率、资本回报率等,特别是在银行依然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业务环境下,银行如果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吸收存款、更高更准确的利率发放贷款,银行的净利差才会越高,盈利能力才会越强。不少研究者强调,外资银行之所以积极希望拓展人民币业务,主要原因是在于人民币业务的官方利差较大,如当前事实上的存款负利率和相对较大的贷款利差,成为银行重要的活力来源。与此形成对照的是,海外成熟市场的利率基本上已经市场化,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在降低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以香港市场上的几家国际性银行为例,尽管近年来香港市场上的贷款竞争十分激烈,汇丰银行、渣打银行等国际性的商业银行的净利差都分别高达3.22、2.80。中国的國有银行中,中国银行的净利差仅在1.7左右,中国工商银行也仅仅在2.01,定价能力表现得最强的上海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只有2.44和2.36。可以预计,引入利率市场化的竞争之后,中国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分化会更为剧烈,那些不能准确对风险进行定价的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会继续降低,即使这些银行的存贷款规模扩张得再快,盈利能力也并不会相应上升。

2004年的宏观调控,使不少国有银行干脆把一些行业的贷款权限统一上收到总行。这种行政措施的积极意义是见效快,但是负面作用也十分明显,就是如果采取“一刀切”则对经济体系的冲击大,如果采取“有保有压”则可能产生寻租。假定商业银行具有完善的风险定价能力,能够通过自身的风险识别和判断,清晰地把握不同行业的过热倾向并相应提高这些行业的贷款利率,那么,实际上是无需这种强烈的行政紧缩的。

不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定价能力缺乏,证券市场也是如此。本来无论是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,还是基金公司的投资业务,最为核心的能力就是对不同上市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和定价。但是,再股票发行的相当长时期内,基本上是由监管机构统一确定股票发行的市盈率和价格,投资银行实际上只是一个事实上的财经公关公司而已。因此,证券行业一直缺乏良好的估值和定价的考验。2005年推行的新股询价制度,开始对证券公司、基金公司的定价能力提出考验。但是,从新股询价第一股华电国际的定价看,证券机构定价能力的缺乏以及定价水平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,发行价是基本与H股接轨的2.52元,上市的开盘价高达3.70元,最高上冲到5.35元,如此大的差异和波动,除了股权分置导致的定价缺陷之外,证券机构定价能力的欠缺是勿庸置疑的。

快速增长的保险行业,也开始面临这种“定价困扰”。2004年年8月,国内各产险公司因不堪车贷险亏损重负而集体退出了车贷险市场,实际上反映的是国内的保险公司对于车贷险的定价能力的缺乏。在保险行业的一句公理性的定价用语是:“没有不可保的风险,只有不可保的价格”。在车贷险市场起步之初蜂拥进入、迅速扩张,是保险公司低估业务风险、没有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定价的条件下作出的错误决策;但是一旦发现定价错误、出现经营亏损之后,保险公司采取的则是简单的拒保的做法,而不是市场化的采取差别化的产品费率、以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差别定价的做法。2004年10月后,受央行加息和紧缩信贷等的影响,房地产信贷市场上一度形成提前还贷高潮,继而在局部市场形成了“退保潮”,一些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的苗头,房贷险一度呈现“萎缩”迹象,这也显示出专门以经营风险、定价风险为核心能力的保险公司在开发房贷险的产品中,并没有考虑到利率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,显示了定价能力上的明显欠缺。

显然,中国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,几乎同时遭遇到“定价风险”,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,即使金融机构的规模再大,数量再多,如果定价权力是严格管制的,金融机构之间很难产生真正的市场竞争。从2005年的进展看,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最为核心的部分——风险定价的市场化开始全面启动,这将是推动中国金融版图重构的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,也是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化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关键性起步。

从国际经验看,金融机构要形成良好的风险定价能力,需要试错,需要艰苦的数据积累,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,需要经历市场波动和经济周期的的检验和矫正,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。这也许同样符合风险定价的基本原则:好的风险体系,不会是那么廉价的,也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。

看来,金融业遭遇“定价困扰”,目前只是一个起步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0

关注

0

粉丝

378

主题
精彩推荐
热门资讯
网友晒图
图文推荐

小黑屋|Archiver|安德管仲网 ( 粤ICP备20002412号 )

GMT+8, 2024-4-28 19:52 , Processed in 0.095950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